返回索引页

《國際金融危機長期化》

2024-04-19



博客的意义:传播真相、教育读者、政策建言
博客对台湾的建言不成功
大对撞机论战意外成功
悟空卫星的错误
美国物理学界的公关
伪装成科普的公关
批评悟空卫星之后
推荐《美国陷阱》的意义
公共管道建言的问题
李克强和嘉庆
王孟源自我评价
美国通胀长期化
批评易纲和李克强
美国通胀长期化(续)
对舆论影响金融政策审慎乐观
伊以冲突
提问


唐湘龙 00:17
来,欢迎到龙行天下来,今天星期五的时间 9 点半到 10 点半的龙行天下的单元,那人在美国,在美东,其实跟我的几乎时间是相反的。现在早上在中原标准时间早上的九点半,在王孟源的时间就是晚上的大概九点半的时间,所以时间相反,但是必须要在提供大家非常的精彩跟精致的思考的内容。

今天我们定的主题——国际金融危机的长期化。尤其在关注到中美关系的互动的时候呢,耶伦在短短的十个月之内两次到中国的访问,虽然是个大妈型的人物了,可是我认为她所处理的中美关系问题是当下国际的政治大国政治里面的最核心的部分,那我们就顺着谈。

今天那大家大概有机会在一个小时之内可以听到王孟源对于一些比较长期问题的思考跟整理,来在我们线上的王孟源。欢迎孟源。

博客的意义:传播真相、教育读者、政策建言



王孟源 01:25
大家好,很高兴再来跟大家聊天。

正如湘龙刚刚提的,我本人并不是很善于言辞的人,迷思而拙于言。而且我也没有什么虚荣,我也不求名不求利,所以我不是为了自己的虚荣跑来这里跟大家讲这些东西。其实我要勉强自己上节目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我对这个世界的真相了解的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深刻很多啊。现在的这个社会充满了利益集团忽悠群众,带来谎言跟错误认知,甚至整个学术界的科目都有可能是被彻底扭曲的。所以我花了 10 年来写博客来澄清这些真相。

但是博客这是一个很小众的媒体,所以我上这个节目其实需要来接触更广大的群众,然后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机会。因为我的受众毕竟是要有理性思考能力,而且越有好奇心,而且有那个虚心,有那个才智能够理解这些问题的人,这事本身就是小众。如果我的平台又是小众,这个小众再乘以小众的就是变小众的平方,那我的影响力就很小了。所以我借湘龙的平台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唐:是,非常乐意)。

但是脱离了我的博客的平台之后,就有很多的不合适的地方,就是因为我所讨论的东西是完整的认知架构,它包含的往往是需要几百个事实证据、然后复杂的逻辑分析、逻辑辩证。我花了 10 年才构建了 1000 多万字的博客,你在这种一个小时的视频,事实上是不可能(完全)遵循那种原则的,所以就会流于浮面。而且如果要谈一些新闻性的问题的话,必须要当场回答,那真的就是必须要很肤浅,事实上也不切题;它的那个紧急性也许很高,但是并没有什么重要性。

所以我今天想要试着就是谈一些比较深入,所以比较散漫的问题。刚刚湘龙介绍的那个金融的问题,刚好是我现在在博客主打的政策。因为我出来传播真相,而且希望示范这种求真的态度跟求真的方法跟原则,这是学术性的。

当然还有教育性的,因为有很多我刚刚提到那种有理性的知识分子,但是因为这个世界被利益集团所掌控,所以他们一直没有机会建构自己正确的认知架构来接触够足够的真相。刚好我有这个兴趣、有这个历史、有这个知识能够已经先理解这些真相,所以我可以跟他们来交换的心得。这是第二个意义,就是教育的意义。

当然最重要的我还是希望能够真正地改变政策,因为政策才是对公益最大化有最直接、最明显的贡献,这也是中国传统士人的志向。你不管是在殿堂还是在乡野,你总是要关心民生社稷的议题。在现代,我觉得一个现代社会主义者... 我的追求的是全人类公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某一个特定族群的利益的最大化。我认为,我一直强调,我之所以对中国有偏爱,除了我自己本身文化的传承之外,另外有一个很坚强、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确是当前人类未来公益所系最重要的一股力量,远远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所以这股力量之中被污染、被忽悠、被扭曲的一些文化跟学术认知是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不顾情面地把它摊出来谈。博客写了十年,就是有这三重意义。

博客对台湾的建言不成功



我刚刚提过政策建议是最重要,是第一优先。我刚开始写的时候,当然还不是面对整个中国,而是针对台湾。当时台湾的政策层面最大的问题是对台独的迷失,就是整个台独化、反智化的问题。但是我思考了一下以后,我觉得你不能够直接去批判。因为像当时批判最流行的是什么方式呢?就是像李敖那样子,李敖他就跳出来骂,但是他是谁都骂,他没有一个逻辑结构,没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就是他指出对方的非理性,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提供一个理性的逻辑架构,为什么要反对。我认为这种辩证必须是对与错。你骂人可以,你争吵可以,但是这个必须是对与错之间的争吵,是好人对坏人的责骂,而不是两个同样非理性的两个极端,互相的指责、互相的主观的谩骂。

所以我当时思考了一下,觉得的基本问题在什么,台湾这个走入这个歧途的基本问题在什么?在于对美式民主的迷思崇拜。这个迷思崇拜是从蒋经国就开始了。蒋经国时代在实际的经济建设执政上都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但是从他那个时候已经对所谓的民选制有宗教性的崇拜。所有的美国的文化不管好坏,一律都把它放在神坛之上。反正台湾只要美国化就一定是对的。正因为在这个文化思想上的大原则大方向走错了,所以才会容许... 因为台湾是实际上是美国地缘政治用来戳中国的一根钉子,而美国的这些所谓的白左文化、什么民选、什么多元化、什么包容、什么自由媒体,这些其实都是为美国地缘政治服务的。美国地缘政治又是为一个为他的金融利益而服务的。所以我觉得要解决,要彻底地刨台独的根,你必须要这一点解释清楚。

所以我的博客一开始... 如果你去看头两年, 2014 年到 2016 年,头两年我讲的东西都是什么?美国社会的真相,还有美国的地缘战略的策略。比如说有一篇博文叫做《美国的东亚战略史》。十年前刚出来的时候我跟你讲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就是也许有其他的人有类似的看法,但是把它这么完整地... 比如说张文木教授,他的一些说法我在 10 年前有参考过,但是我觉得我写的那篇文章逻辑更完整,取证更确实。

但是我想我在两三个月前也提过,我到 2016 年就已经对台湾完全绝望了,绝望就是因为马英九已经是他任期的最后一年是能够对教改作出拨乱反正的最后一个机会,然后他放弃。到 2016 年你基本上就可以放弃台湾,所以从那之后我这个就不再针对台湾来讲这些事情。当然你这种移风易俗的事情,两年事实上也是不可能,而且尤其是一个小众的平台、一个博客,那时候我也一点名气都没有。所以现在你去看台湾的论坛,凡是比较反独派的,他们用的论证方式都已经采纳我十年前所用的,就是从美国着眼,就是强调美国这一套本身就不合理,它本身就是要拿你当炮灰的一套策略。但是晚了十年,对不起,已经来不及了。马英九到现在懂了没有?我也不知道,但是反正已经来不及了。他必须要在 2016 年就懂才行,但是他没有。所以台湾就已经万劫不复。

大对撞机论战意外成功



2016 年的时候,虽然我对台湾的关怀失败了,但是有另外一件事情很意外地成功了,就是当时中国高能所要推动大对撞机这件事情。他们名义上是大概 1000 亿人民币的预算,实际上是至少一万多亿。就是他们少报了一个数量级啊,这个我的博文有详细的论证。当时刚好是因为我没有什么名气,所以他们高能所的所长王贻芳,还有他们在美国配套的丘成桐,他们不知道跟我作辩论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对手,所以他们就高高兴兴地下场了,之后就让他们输得很难看啊。

然后又刚好杨振宁先生他也愿意出来声援,所以我们反方是大获全胜,就是把他们的骗局完全地揭露。那是我博客第一次真正对政策有贡献。我事先是完全没有预期的。我会提到大对撞机这件事其实是因为我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开始写博客头两年讲的都是美国的事情,还有台湾的一些军事的议题,所以他们就——我的那些老同学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联络——他们就找上我说,没想到你还对这些事情有兴趣,可是我们都是物理的本行,你为什么不谈物理呢?所以才写了两三篇有关高能物理的事情。然后里面提到大对撞机,也是完全没有针对性的,就是顺口一提说这个是... 他们现在高能物理已经就是实质上是一个国际诈骗集团,我就提到说他们最新的诈骗项目就是在中国搞大对撞机。这就是一句话...

唐湘龙 15:07
我会注意到王孟源的,其实就是从这个议题该开始的。我不懂物理,物理我们就基本的 ABC 而已了,可是高能物理我当然是不懂。可是我注意到我们过去被这些高能物理的许多的实验大强子对撞机,欧洲做的如何,中国也要如何。基本上面你就是顺着那个风向走,被灌的就是就是,迷迷茫茫的。可是当我听到王孟源讲话,唉,这个是有意思的,有学问。所以我会注意到王孟源就从那时候开始的。

王孟源 15:39
然后就有一个香港的记者拿着我的文章,一个博文——连报纸上都没有——那个博文拿去问丘成桐,然后丘成桐开始人身攻击,然后攻击的时候他也是不小心一句话提到杨先生,说杨先生一定不会像王孟源这样胡说八道。然后结果杨振宁先生就出来说我也反对建大对撞机。接下来双方就都被赶鸭子上架,然后他们也必须要回应,大家来来回回了几趟,我想谁是谁非已经很清楚了。

悟空卫星的错误



但是这件事情就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现在要批评接下来另外一个大骗局,就是整个他们的合肥中科大——把整个物理系都搞成所谓的... 先是量子通讯,后来量子通讯被证明是没有用的时候,他们很高明地把它转移到量子计算去——变成一个很大的利益集团。

而且它这个利益集团搜刮的方式又跟大对撞机不太一样。大对撞机大概需要 1 万亿人民币的预算,基本上都是要公家的钱,但是这个量子计算所需要的钱其实并不多,他们的那个几千万的经费跟公费呢,其实我觉得合理的,我并不反对他们拿这几千万的公费。他们诈骗的方式是拿了这些奖项以后还要收买科技部,还要收买他们的那些官媒,然后帮他们大吹大擂,然后他们到股市上去收割。他们在量子通讯的时候就收割了几百亿,然后这次量子计算,我想应该是又高了一个数量级,这些钱最后还是中国的股民...

唐湘龙 17:54
要付出代价。

王孟源 17:55
对,所以中科大的这个诈骗其实是金融诈骗,只是用科技做名头来挂羊头卖狗肉而已。在上个月还是上上个月(上节目的时候),我说我那时候没有及早在七八年前的时候,七八年前就是 2017 年、2018 年的时候就站出来批评量子通讯——那时候他们还没有搞量子计算。那时候我还没有站出来批评量子通讯,有好几个原因。一两个月前我提到其中一个原因是我认为量子通讯已经快要被证明是没有用了,所以我不需要做事后诸葛亮,然后再落井下石,反正他们该骗的钱也都骗了,那也就算了。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跟大家讲一下,这是我个人私下的一个原因。博客的多年读者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原因。就是 2017 年我又因为大对撞机的一个关系,又参与了另外一个辩论,就是悟空卫星。其实我在你的节目上也提过。悟空卫星是什么呢?它其实也不是花很大的钱。我刚刚提到大对撞机,它最大的问题是花的钱太多了,你 1 万亿人民币去买一篇论文,即使是顶尖学术机构、顶尖学术期刊的头条论文也是不值得的,而且一定会挤占国家的科研经费。但是像你看那个悟空卫星的话,他们那个团队... 第一个,他们只花了几千万,那个卫星本身只花了几千万,他们其实是完全在预算之内把它做出来,花的钱非常的合理。而且他们做的这个物理是真正的物理,就是已经有理论基础的,就是我们所谓的标准模型。

大对撞机那个是没有理论基础的,基本上是要希望瞎猫能够碰上死老鼠,碰上什么新的物理。所以我提到大对撞机或那个高能所的时候,我就说他们是诈骗,他们是纯粹诈骗团伙。我提到量子团队之后,我说他们诈骗,这是金融诈骗,在股市上诈骗。但是悟空卫星这个团队虽然被我批评,我从来没有说过他们是诈骗。

事实上我觉得他们既不蠢也不坏。他们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们没有理解到统计学教科书上面的一些公式有隐性假设,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中国在高能物理最发达的 50 年代、60 年代,还有 70 年代并没有跟美国的科学界有什么交流,所以他们被排除在外,所以有一些那种不传之秘。就是我也提过,基本上只是口口相传,教科书上面写没有写清楚的东西他们自己没有学到。这并不是他们蠢,他们就是因为历史遗留的问题,所以他们整个行业里面没有那个知识的储备,所以他们就犯了一个错误,把一个统计噪音当成一个结果出来宣传。他们既没有要骗公费,也没有要股市诈骗,他们纯粹就是误解了,一个误解。

但是他们还是犯了两个小的错误。这两个小的错误,为什么说是小呢?因为都是现在中国科研界、知识界的常态,并不是他们有了什么逾矩的行为,他们只是遵循常态——但是我认为这些常态都是很糟糕的。很不幸,都是很糟糕的。这两个是什么常态呢?第一个常态是你那个公关稿尽量往夸大地去写。就是你明明是一个不能够确定的信号,还需要再 10 个月收集资料才能够确定它是不是统计噪音,但是它的公关稿是往好的写,就是说我们可能拿诺贝尔奖啊 Blah, Blah, Blah,这个是不太好的。

美国物理学界的公关



至少在我... 因为我进物理界的时候是 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早期。那个时候一个新的研究结果发了论文以后,你总是要还要等几个月,或者等几年,让整个相关行业里面的专家都有机会仔细地审查过,确定你做的东西正确,然后甚至深入地理解他这个做的这个东西在整个行业中有什么重要性。等到这些盖棺论定了以后,大家才回来有共识写一个回忆,然后才发新闻稿。

现在我们看到了这种随便写一篇论文,甚至还不是论文,就是一个所谓 Preprint,就是预印版。根本就没有在期刊发表的,就先召开记者会,乱发公关说我们有了世纪性的突破,要为国家争取 1 万亿、10 万亿的财富,然后什么什么的,然后一举超越美国什么什么。这种漫天随口就来的胡说八道,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很短,才只有 35 年。

就是 1989 年,我不晓得你记不记得冷聚变那时候开始。冷聚变他们也是两个化学家做了一个物理实验,然后就自以为有了可以聚变发电的新技术,然后就开了一张记者会,然后大家吵了两三年之后,大家才确定真的是就是胡搞。就是他们程度太差,自欺欺人。但是他一个很恶劣的影响,就是从那时候大家开始发现,诶?,你这样乱搞事实上并没有任何的恶果,对不对?反而是如果顺便的话可以到股市去,骗个几十亿、几百亿、几千亿的美元。

唐湘龙 24:56
对,胡说八道是可以赚钱的。

王孟源 24:58
胡说八道是可以赚几百亿、几千亿的。从那时候开始就泛滥成灾了。

伪装成科普的公关



甚至现在几乎每个大学都有专门的公关人员来写这些,中科大甚至还另外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做风云之声,有一个我所谓的学术伥鬼叫做袁岚峰。他没有什么知识,也没有什么成就,他唯一的任务就是负责替中科大写公关宣传稿,最糟糕的是他还假装是科普。

因为中国它的经济发展太快,而且事实上中国自从鸦片战争以来 100 多年了,追寻西方一直都是很羡慕这种先进的科技,很积极的一些科技,所以民众的心理有这种不平衡的需求。你想想看,像国术就是中国武术的这种迷信,或者对中医的这种迷信,这其实都是鸦片战争以后那半个世纪心理不平衡。到了 19 世纪的最后十年,还有 20 世纪的开头 40 年,这些国术对中医的那种迷信才被扩张出来,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补偿作用。然后大陆在 80 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引进西方的科技,发现美国的科技这么先进,他们的消费者商业这么繁荣,他们的财富这么高,财富的程度这么高,所以他们就相信科技万能。

你不要说是这种拿科普来假装是科普,拿公关假装是科普。就是摆明了是科幻,大家都把它当科普。我刚刚提到大对撞机,他们中国最有名的科幻作者是谁?刘慈欣。他为什么大对撞机一开始的时候高能所会发公关,后来发动这些网民来吹捧自己,原因就是刘慈欣的三体里面那个智子被封锁,让地球受外星人侵略,他们那个质子封锁的是什么?就是大对撞机。所以最糟糕的是刘慈欣是个三流科幻作家,这个是...

唐湘龙 27:44
可他现在很红。

王孟源 27:46
他现在是很红。但是我对他有一个批评,我相信大家是没有办法反驳的。就是他一个科幻作家,假装成未来科技专家到处去给座谈,这个是很糟糕的事情,很明显是一种诈骗行为。我在我的博客上面有提过,中国人看到 Zelensky… Zelensky 是怎么发家的?他在乌克兰的电视台上面演一个电视剧,演一个很好的总统。演一演到最后就变成真的总统。

唐湘龙 28:25
大家看戏,看久了太入戏了。

王孟源 28:28
演总统的人选成总统了,跟你读科幻读久了,把写科幻的人当成科技专家,这有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不同,完全一样的思路。就是我觉得这种反智的愚昧现象,你在看别人的时候看得很清楚,但是很好笑的是你自己犯的完全一样的错误却看不出来。

批评悟空卫星之后



不管怎么样,我在 2017 年这个悟空卫星这件事情上,我看我认为他们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他们也去搞这个公关,他们搞了这个公关,我才写了一篇文章来批评他们。批评之后... 因为我那个时候是观察者网的专栏作家,那篇文章也发在观察者网的专栏。他们就犯了第二个错误,是他们去找上观察者网的总编,然后跟他说我们不喜欢您这样子乱批评我们。哈哈哈哈哈哈,然后他犯了这个错误。我为什么是说是错误呢?以中国的这个人情社会,他们这样去讲当然是有效的。从那开始之后开始,我写的任何一篇稿在观察者网要发都是很困难。

但是我那时候已经知道我持续地写下去——2017 年我博客才写了三年,到现在又有 7 年了,对不对——我那个时候觉得我继续写下去一定会有更重要、更紧要的话题需要借助观察网那个平台来发表,所以我不能够继续去得罪观察者网的总编。

我也知道中科大要比悟空卫星的团队要邪恶,要强力得很多,他们事实上是完全不准中国国内发任何揭穿量子诈骗的文章,即使是翻译国外的专业文章都不可以。比如说国外的金融时报有一篇文章是从金融的观点说这是金融诈骗,那篇文章我建议他们翻译,他们总编就说不行;IEEE 美国的电机专业机构有一篇文章说量子计算所谓的用途非常的可疑,我们找不出实际的用途,那篇文章我也建议他们翻译,总编也不让。为什么?因为不敢得罪中科大那些人。

那个时候经过悟空卫星那一次被他们抱怨,然后接下来从 2017 年年底到 2018 年,我在观察者网发稿越来越困难。明明是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得罪什么人的文章都被拖来拖去,然后审查得一塌糊涂。我就觉得我将来可能有机会谈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然后观察者网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我如果也加入去批判量子通讯的话,我基本上就会马上被封杀,这样子就因小失大。而且刚我也提过,如果当时我也觉得量子通讯的骗局已经是到尾声了,所以没有必要再我再跳下去,跟人家掺和的那件事。

推荐《美国陷阱》的意义



结果我的预感是正确的,因为... 我不知道你记不记得到 2019 年,就是两年之后,到 2019 年年初,我就注意到所谓的《美国陷阱》那本书,就是法国人被美国人关起来,然后把阿尔斯通被强迫卖给 GE 的那件事情。

唐湘龙 33:07
非常贱的事情。

王孟源 33:09
那件事情是我建议给观察者网发表以后他们就继续地推,一下子就风靡了整个大陆的舆论界,然后事实上观察者网的相关机构还后来帮助安排了那本书再翻译成中文,然后他还把原作者邀请到上海去。但是这个内幕我从来没有跟大家讲过。事实上我那篇文章发给观察者网的时候也是被拦下来了。被拦下来以后,我那时候急得不得了,因为我知道那篇文章有多么重要。所以我还跑去当时跟我合作的是《八方论谈》,史东人也很好... 我文章发过去第二天,他说这个总编不太喜欢,然后我就赶快打电话给史东,然后史东就说好,我们在一天我就帮你特别做一个专辑,让他也讲这... 所以有关美国陷阱的那件事情,其实是我先做了视频访谈以后,文章才发出去的。就是这个视频已经先发了,然后他们才了解到这个重要性,要不然那个总编一看是王孟源写的东西,他根本内容懒得看了。哈哈哈,根本就懒得看,就是不想发。

唐湘龙 34:46
这个,我能理解。

王孟源 34:47
差一点就被拦了。所以我如果 2017 年的时候跟着去批评潘建伟,跟着去批评量子通讯的话,美国陷阱这件事情就很可能就没有后来。

你说美国陷阱这件事情在舆论上传开对政策跟对现实世界有没有影响?对华为其实是没有影响。因为当时华为要挽救孟晚舟,基本上就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在加拿大打官司,这个是司法的;另外一个是跟美国他们的外交交涉。这两条路跟你能不能看穿美国人的真正目标跟手段没有什么实际关系。所以事后任正非也没有多么感谢我,我也觉得合理的,因为我事实上没有对这件事情影响很大。

但是影响的不是华为的那件官司,影响的是什么呢?影响的是... 我从 2017 年年底到 2018 年讲了半天,说美国当时 Trump 的贸易战中国的对应太过软弱了。那时候还有一大堆所谓的中美夫妻论。这些中美夫妻论在美国陷阱那本书风靡之后就被扫清了,就没有人再会傻到会去相信那些事情。所以中国对中美贸易战的应对,从一开始的基本上就是转过头来把屁股让人家随便玩的那种态度,转成愿意直面对手,愿意维持自己的尊严,把脊梁骨挺直的是美国陷阱那本书的。

公共管道建言的问题



所以那也是... 我这一次,我最近希望能够重复的,我在那之后我一直希望能够再通过舆论来影响政策。但是我也感觉到,以前的那两个经验给我感觉到:第一个它很随机,就是要等适合的话题,然后还要有适合的管道。

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现代的社会人口基数太多了。一个工业社会,大家都有受过基础教育,都能够识字,都能够上互联网,噪音太多了。正因为噪音太多,所以那些政策的执行者跟制定者他们根本不想听你的这些普通媒体的。我们现在这些公共媒体 99.9999% 的新闻评论员都是娱乐性的讨论。你讲的东西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爽感,读者跟听众的爽感,跟追求事实真相没有什么关系,更不要提说去影响政策。那些政策的制定者跟执行人,他们才没有那个功夫来听这些 99.9999% 的噪音。

所以我在那其后又 2019 年之后... 其实在 2019 年下半年我就又有一个很重要的建议,我就发现用公共媒体这条路,用舆论这条路走不通,这件事是什么呢?就是我预测当时预测美国的有一场金融风暴会到,而且这场金融风暴是 50 年来第一次通胀性的金融风暴,然后我说这个风暴应该是 2-3 年之内会到,来了以后是纯粹的通胀性的。因为它是通胀,所以中国必须要特别注意,不能够以普通经济衰退的时候(的做法),我要维持出口,所以要把那个汇率压低。反而要反过来,把汇率抬高,然后对美国的通胀落井下石,这样可以摆脱美国打击你的力度。

但是在那(文章)之后,舆论的反响很少,为什么?因为这个东西全世界就我一个人在说,所以专业性这么强。大家一看就觉得王孟源是什么人,你这个道理说的对不对我没有办法判断,反正你的名气不够大,我就不相信,那就完全没有影响。

李克强和嘉庆



所以我就转而去走体制内的管道。体制内管道照规定我是不能够详细说的。但是那个时候刚好是李克强(当总理)。李克强这个人很可惜,我觉得他... 我对他不是很熟悉,因为我没有见过面,也没有什么第一手或第二手的资料,但是我所能看到的东西,我觉得他应该是个好人,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好总理。这里的差别在什么呢?

清朝最好的皇帝是哪一个?我认为是雍正,是好人吗?

唐湘龙 41:05
一般认为并不是。

王孟源 41:09
是清朝所有皇帝里面杀人最多的。但是清朝皇帝里面最好的人是谁?是嘉庆。嘉庆是好皇帝吗?

唐湘龙 41:20
事后来看,并不是。由盛转衰的关键就在嘉庆。

王孟源 41:24
由盛转衰的关键。在乾隆那种浮华的风气之下,真的需要有一个人来扭转那种慢慢的、腐败的风气来重新整顿,来重新做改革。嘉庆什么都没办法做。所以你做国家的领导,最重要的是你的决策的方向、你改革的魄力等等,而不是你人好不好,做一个私人的私德好不好。

我为什么说我怀疑李克强是一个好人呢。因为他还在位的时候,体制内的邀稿很多,而且层级很高,奖金很高。

王孟源自我评价



当然这些奖金对我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我的原则是我是美国人,我如果再拿了中国官方的钱的话,我自己找麻烦,FBI 要来查水表。所以我不要说是中国官方的钱了,连观察者网的稿费我都是一毛钱都不拿的。

唐湘龙 42:35
哈哈哈,真的?你没有跟我讲过你是在当义工啊。

王孟源 42:41
这都是因为,人家笑我说我的博客,还有我的微博都是自由(乐坚?),为什么?我真的除了这种个人的自由乐坚以外,反正第一个我不在乎对这点钱,说真的,我能不能退休,我不在乎这些钱;第二个,我不方便拿任何那种正式的机构,什么薪水、什么奖金我都不方便的,因为我是美国公民。

唐湘龙 43:05
因为我只知道王孟源的生活是非常简单的,甚至于是非常单调的,然后能够过这种生活的人,然后很专注在思考问题,而且每一次都敢去捅马蜂窝。你刚刚讲的这几件事情有一些断断续续,我也听你谈过。可是在这个每一个都是一个很大的马蜂窝,就是在一般的世俗性的讨论,或者说这种新闻平台当中,是不会有人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你做的真吃力不讨好的事。

王孟源 43:45
是我的人生意义嘛。所以我才会说我不需要再赚多钱了,我也不在乎这个名。而且你在私下也“嘲笑”过我不知道多少次,我是一个宅男,我也公开承认...

唐湘龙 43:59
对,所以常常有人问我说,你认识王孟源,王孟源是一个怎么样人?我讲不出来,我只能说这个人是个怪人。但是最早刚刚讲的这件事,我不管大家能不能听得懂,王孟源刚刚在他的这十年博客里面,他简单地提到的几件事情。每一件事情老实讲,就算是对绝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我在看这些的讯息的时候,我是没有能力在里面的看出里面有什么玄机或者破绽,要能够有 sense,能够看得出来就不容易,看得出来之后敢发出声音更不容易,因为这都是捅马蜂窝的事,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王孟源 44:40
对啊。第一个你要有那个专业能力,你必须要知道真相;第二个你要愿意讲的话,你必须要把公益为重,你必须要把公益放在你自己的私人的利益为重。因为你如果是一个聪明人的话,尤其是有专业知识的话,你就有信息不对称。那现在中国流行的是什么?事实上美国也是一样,你有了信息不对称,就拿信息不对称去骗人,对不对?这个实际上是骗人,但是他们可以说是赚钱啊。然后所以第一个,你必须要有信息不对称;第二个有了信息不对称以后你还不愿意拿这个去兑现,反而是主动地把这个信息公开化,解释给大家听;第三个你必须要有沟通的能力。

大概 10 年前,英国的心理协会有一篇很重要的报告,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他说你智商只要超过... 智商的差别只要超过 30 点,就有绝对的沟通困难。我发现,我为什么坚持要… 我如果就用普通地沟通的话,那我这一辈子都不用跟别人讲话了。因为我不想说我智商多少,但是基本上我就不会有什么朋友了,没有什么好沟通的。但是我为什么博文坚持要用那种辩证,是很详细的一步步的逻辑解析出来,因为我发现这样的写法可以把这个智商的沟通范围扩大一倍,到 60。就是你如果把它详细地一步一步地解释出来写,用那种教科书式地写好的话,只要对方是也有基本的逻辑思辨能力,可以在智商相差到 60 点的时候还可以有沟通。所以我说这个沟通,第一个你必须要有那个专业知识,能够有信息不对称;第二个你不想要把它拿来兑现,你愿意把它公开,然后做成功;第三个你已经是智商那么高了,你跟大众来沟通本身就有困难,但是你愿意来做那个努力跨越这个智商的鸿沟,来做这个沟通,这是第三;第四点你愿意做宅男。

唐湘龙 47:32
这个大概符合你个性。

王孟源 47:35
因为你必须要愿意孤独,因为你到处得罪人的话,你就没有朋友。你如果在乎是到处交朋友的话,你就不可以,不可能会习惯得罪人。你就不可能习惯说真话去得罪人。所以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像我这样子。

美国通胀长期化



唐湘龙 47:58
好,我现在要把你拉回到耶伦,就是有关于我们一开始在谈的就是说,你为什么认为现在就是说国际的金融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而且国际金融的危机正在长期化。耶伦在短短的十个月的时间里面两度到中国,在新闻当中看起来就是吃吃喝喝,然后丢一些,看起来好像在经济学 ABC 上面来讲,意在言外的概念,跟她现在特别谈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你又认为其实耶伦的两次到访其实反映的是一些很深层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

王孟源 48:28
这其实就是刚好我们已经快要谈到的事情。就是我警告了这个通胀,而且我给出了中国在金融货币政策上面的正确对应,但是那时候没有效果,然后我觉得这个专业性太高,所以我在体制内的文章里面也只是原则性的去讨论。那原则性的讨论就是什么?比如说“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管理资本”这样的问题,作为定调的问题。就是说你必须要以实体经济为主,金融是越简单越好,刚好足够勉强,足够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实体经济融资就可以了。那这个都已经被认可,这都已经被中国的最高层认可了,批示过了。我两三个月前还, 3 个多月前,还是 4 个多月前,我在你节目上讲过:他的内部讲话,习近平的内部讲话里面就很明确地遵循我的那种建议,然后在中央党校做了原则性的讲话。

照理说应该都没有问题,但是实际上执行的时候出了很大的问题。这很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当时中央银行的行长易纲奋不顾身地在美国通胀最严重的时候——也就是 2021 年年底——他让人民币贬值了约 14% 的样子。照理说当时人民币应该是升值的,因为你的出口货供不应求的时候,全世界的金融教科书都会跟你讲,这时候你的那个货币应该是升值的。但是因为美国控制通胀的需要,所以要求欧盟的欧元跟人民币都贬值,他们两个银行就乖乖的都贬值了。所以明明这场通胀危机是美国乱印美钞而引起的,结果最严重的地方反而是在欧盟,为什么?

美国的通胀这一次没有把它弄死,就是因为他们在通胀最高峰的那半年,他们的进口的工业成品的价格不升反降。那么这就可以让他们把通胀的压力局限在两个地方。第一个是他们的服务业。他们的服务业有 30 多年实质收入没有提高,而且服务业所占的人口比例在这 30 多年里面提升了一倍有余,它的重要性之大。你一旦通胀开始了以后,这些底层的服务业员工,他们也就是底层的中产阶级,下中产阶级,他们终于有机会让他们的实质收入能够往上提。但是问题是你在一个通胀危机里面,你把你的工资提高的时候,所有的价格都跟着一起提高,所以你的名义工资上去了,实质工资上去的很少,甚至会倒退,这就是通胀最可怕的地方。另外一个是因为美国金融化以后,他们那些私募基金基本上把一些行业,很基本上所有的行业都寡头化了,寡头化以后他们的定价权就很高。所以通胀上去以后,大家消费者最弱势,他们最倒霉。那这些厂商无论如何他们的利润成长率要高,他们可以维持高于通胀率,那这样一来他们又变成维持通胀长期化的另外一个推手。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就是这个通胀危机为长期化,基本上就是这两个因素,而且这两个因素都是我从两三年前就不知道讲多少遍。

批评易纲和李克强



但是我一直没有批评易纲。他 2021 年的时候,人民币应该升值 50% 的时候,他把人民币贬值 14%,我没有批评他。我又等了一年,等到 2022 年 8 月金砖会议应该宣布金砖货币的时候... 事实上我在那之前也写了一大堆文章,说这个货币不应该是金砖货币,而应该是一个亚元,应该是中俄,顶多再加上沙乌地两三国搞的一个核心的国际货币。但是你如果非要搞成金砖货币,不是最优的解,但是至少还是一个次优解,我愿意看到。结果 2022 年 8 月什么都没有。我是从 2022 年 8 月我才开始批评易纲的,这是为什么?

很多这种网民傻逼,他们有两句口头禅:第一句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绝对错误的;第二个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也是很容易被扭曲的,为什么?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叫做科学。科学它的真正定义就是求真的一切原则跟方法。实践只是科学里面的一个选项,而且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选项。我举个例子,当初我们中世纪以前有多少人调查过或者实践过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我想请问你:最后解释了为什么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人是谁?是牛顿。牛顿写出他的重力方程式,然后得出了行星绕太阳的这个轨道的解。请问牛顿有没有把眼睛拿下来看太阳?没有,对不对?因为这个所谓的调查跟实践并不是无脑地用手、用眼、用脚的调查跟实践,而是用脑子的调查跟实践。别人的观察一样可以变成你的调查,别人的实践一样可以变成你的实践,真正的关键是在于你的逻辑思考,在于你的逻辑思辨,这也才是科学的核心。

我博文里面认定哪一个人是错误的,我都批判地不留脸面,但是我判断这个人是蠢是坏,这个判断其实都是很谨慎,尤其是中共的官员。我自己在投资银行当主管当了十几年,投资银行也是一个官僚机构,它的规模还远远没有像一个政府那么那么大,但是我也知道里面就有很多复杂的人事跟政治等议题,所以我也知道你不能够从浮面的角度来妄自批评他们所做的选择。有的时候他们被迫不选择最优解,而选择次优解,这些你都必须要容忍。

我刚刚举的他的例子,他没有创立亚元,也就是我博客在 2020 年跟 2021 年所说的最优解,我都可以容忍,我认为他可能是因为政治需要而去追求次优解。但是他在 2021 年人民币贬值, 2022 年金砖会议什么国际货币都没有搞出来。这就不是最优解跟次优解的问题了,而是他选择了最劣解,对中国的最劣解,而且是对美国的最优解。这个就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为美国其实在过去这 40 年变成一个金融帝国,他们的这个殖民体系演化成一个金融殖民体系。你在金融方面的出手基本上是这种斗争跟殖民跟反殖民之间斗争的关键战场。在这个关键战场上的一个主将,主动地撤手然后投降,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卖国行为。严重到什么地步呢?我认为中国整个中华民族,自汪精卫以来 80 多年最恶劣的卖国行为就是易纲,所以我把他称为应该入嗣美联储的忠犬祠。但我其实是心里有点觉得不妥,这个不妥不是因为过分,而是因为这么严重的卖国行为不应该牵扯到玩笑的成分,就是这种事情他是万死莫辞的罪行,罪大恶极的罪行,就把他开玩笑说成是应该入嗣忠犬祠,这个是其实有点不太妥当。

但是不论如何,我说李克强可能是一个好人,就是他很开明,但是他任用易纲这种人是谁的责任?是他的责任,对不对?他追求的所谓的金融创新、金融开放这个策略责任在谁?也是他的责任。所以他不是一个好的总理,他差点把中国带上一条不归路。我为什么说差一点?就是刚好及时在 2023 年初换了新人。这个新内阁目前的金融政策走向还不能够确定,我不能够说他们会遵循李克强、易纲的那条路线,或者他们能够有明确地看出事实真相跟对中国的最优的策略选择。

美国通胀长期化(续)



刚刚你提到的耶伦在 2023 年新内阁上来不到半年就急急忙忙地来一趟,然后隔了半年又急急忙忙地又来一趟,这代表着什么?她公开的讲的那些话,那些什么威胁、什么产能过剩,那个都是对美国国内的公关需要,对美国的国会议员的堂面上的说辞。她实际上这些话,她不需要来中国讲,她实际上来中国,我认为她的目的就是要摸底,要影响这些新的新内阁里面的经济跟金融管理。

尤其是我刚刚提到美国的这个通胀事实上是长期化的。当然我们现在过去这两个月,他们的所谓的 Service sector Core inflation 就是服务业的核心通胀了,涨到 7%。2021 年年底, 2022 年年初最高峰的时候,这个数值是到什么呢?是 12%。你不能够说这个 7% 超过 12% 的一半,事实上它只有它的一半。我跟大家解释一下通胀的平衡点,它的中线并不是零,通胀大家公认它的这个不高不低、不愠不火、刚刚好的那个点是大约 2%。所以三年前是 12%,就是超过这个中线 10%,现在是 7%,就是超过这个中线 5%,所以目前美国的这个通胀热度大约是 3 年前的一半。

为什么我会专门看这个 service sector core inflation?节目开始之前我跟你解释了一下,就是通胀通常是有外来的暂时性因素,就是导火线。导火线 50 年前是能源危机,我们这一次的这个导火线是新冠危机,然后又接到俄乌战争。导火线要碰到一些燃料,这个燃料 50 年前是美元超发,其次 50 年后还是美元超发。你有了燃料,然后又有导火线,它就开始烧起来了,烧起来以后它要这个助燃的,持续的燃烧的就是要氧气,这个氧气是什么呢啊? 50 年前是美国的那个工会,美国的他们强势的工会,就是你那个通胀上去了,我的那个薪水的涨幅必须要比通胀还要高,那么你通胀原本是 5%,我薪水涨 6%,那么明年的通胀就变成 6%,然后它的薪水再涨 7%,那通胀就变成 7% 这样地节节上升。

美国的这个通胀长期化,这一次它的动力就是两个:一个是它的行业的寡头化,所以它的公司的商业利润必须要紧追着通胀;另外一个就是服务业的薪水,它也必须要紧追着通胀。所以这两个都认为他们必须要比通胀还要高一点,所以你通胀就降不下去。但是问题是你没办法去看那个利润,没办法看行业独占性的利润,因为这个所有的那些相关统计数字...

除了行业,他们那些行业因为独占性所以能够主动调高利润以外,事实上也都包含了我刚刚提的新冠所造成的 supply disruption 就是供给面阻塞,那些供给面阻塞使他们的定价大幅调高,而且调高的程度是 50%、60% ,所以这些维持通胀的这种效应大概 6%、7% 反而看不出来。所以维持通胀的两个效应里面,寡头化的利润没有统计数据能够简单地、干净地看出来。但是另外那个服务业的工资有一个很干净的数据,所以我就很喜欢看这个数据。这个数据呢,我刚刚说从三年前的 12% 降到今年年初、去年年底大约是 5%,然后过去这两个月又涨到 7%。这个就代表着...

这就让 Yellen 跟 Powell 有点紧张了,对不对?尤其是 Powell 已经承诺说今年要降息三次,现在追下来就很尴尬了啊。然后耶伦想一想,三年前那一场通胀怎么渡过的?是因为欧盟跟中国牺牲自己的利益,不但不提升他们货品价格,反而贬值来帮助压低我们的通胀。那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中国有了新内阁,美国对欧盟、欧元货币政策的控制没有任何的改变,在过去三年没有欧盟的改变,但是对人民银行的控制却改变了,因为人民银行的行长换人。所以我如果是耶伦的话,我也会急急忙忙地来看看这个新任的人民银行行长会不会像上一任一样那么乖。

但是反过来看,我认为这也有正面的意义。正面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这个新任的行长,他叫潘功胜,是不是?他如果是已经像易纲那样子决心要卖国的话,耶伦就不需要来了,对不对?耶伦会来的意思就是耶伦本身也不确定潘功胜会怎么做,对不对?所以我们现在积极地用舆论去谈这件事情是很有价值的。

对舆论影响金融政策审慎乐观



因为不止我一个人。而且我刚刚提过我以前博客成功地影响政策,成功地利用舆论影响政策,都是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这一次我觉得是可以经过刻意地努力,然后在时间压力下能够有些成效,为什么?因为我也提到,以前我要谈的主要是科技管理的问题,对不对?还有贸易战这种是国际认知的问题,这个不一定,都会有很多成见必须要克服。我刚提到像刘慈欣的那个假未来科技的那些风潮。但是有关金融误国,有关资本主义怎么压榨,有关殖民主义怎么祸害全球,这些事情刚好是大陆的基础教育应该都有教过的事情,所以大陆的网民也许在其他方面会有一些反噬的景象,在这一方面,在我谈的这些金融,还有这个货币斗争这件事情上,反而是有很好的基础的,所以它传播地很快。

你上个礼拜送给我一个大陆的做的视频,他也是开始跟着谈这些方向。其实那个人纯粹是所谓的 Retail 零售的,就是他也是跟风转发观点。上个月有人在发问的时候提到卢麒元,像卢先生,他也是跟我同样的看法,我们其实有间接地交换过一些意见,就是其实读者会把他的意见拿来我博客发文。所以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是事有可为。我从去年底写了一系列金融史观的文章,应该把所有的基础的学术根基都已经打好了,论证都完成了,现在的问题就是传播的问题,所以...

而且传播... 就像你刚才... 连那些基本上跟风的那些大 V 还有网红都已经开始做这些,而且有些人做讲得很好。你给我的那个视频我去看了一下,我觉得 so so,就是内涵不是特别的 impress,但是看完之后 YouTube 就建议了另外一个类似的网红视频,我觉得反而是做的蛮不错的。然后我又看了,我就再多看了一集。我基本上只看了两集,我觉得两集的话不能够说确定她的水准很高,但是至少我看到了两集水准都不错。那个人叫做——你的充气小白兔。一个 20 多岁的小女生,小丫头,讲的头头是道的,我想这才给我希望。就是说你连这种 20 多岁的年轻人都能够把这些道理讲得这么通透,那么我们用舆论的压力来希望潘功胜在未来面对抉择的时候能够选择正确的路线,就有点希望。

伊以冲突



唐湘龙 01:11:26
因为时间的关系... 可是刚刚有一条突发的即时新闻。你现在在美国,如果你打开电视, ABC news 在这个,刚刚因为我在海外的朋友,刚刚在中东的朋友也发东西给我。他说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反击行动。其中的攻击的地点包括伊朗境内的核设施。所以你现在看到的全球的股市的、国际的金融部分,第一个就是说油价大涨,瞬间亚洲盘的暴涨 3%,金价也涨破每两的两千四百美元。现在股汇市现在几乎都在非常混乱的状态,我刚刚看了一下,台股现在暴跌 700 多。所以这个就以色列反击之后,大家就看到伊朗会不会再反击,所以中东的情况似乎又进到了一个非常的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里面。拜登即使出来劝以色列说不要,不要进行报复,看着看着没有用。

第一个就是说,难道之前以色列,难道之前伊朗对以色列的报复是有效的吗?第二个这种的反报复的行动,中东的情况是不是就没完没了?这件事情我不知道,孟源,因为不在我们今天的准备范围里面,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吧?

王孟源 01:12:43
我上个礼拜在我的博客上回复过了,所以一个礼拜前的回复还是有效,我就在这边简单的复述一下。就是基本上,你如果回顾一下这件事很简单,是以色列先动手,他先去炸在叙利亚的大使馆。

伊朗在过去这两年俄乌战争的期间有一个很坚定的原则,就是他不愿意站到第一线去跟美国直接对抗。美国也有一个很坚定的原则,他也不愿意站到第一线跟俄国或者伊朗对抗,对不对?在这两个原则之下谁最不乐意?以色列最不乐意,对不对?因为除了以色列以外还有一批人不乐意,就是 CIA 很不乐意。因为你这个,如果大家世界和平了,以后还有你 CIA 什么事情?你要钱没有钱,要人没有人。所以 CIA 才会去安排莫斯科恐袭,对不对?所以以色列才会去主动打击伊朗来挑衅。你看这次伊朗的反击其实是拿捏的刚刚好,他知道到什么程度美国不会参与,然后到了这个地步以后,又变成过去这几天基本上是美国跟以色列之间的内部交涉。就是美国跪着要求以色列不要再升级,以色列可以随便开价。以色列就真的随便开价,然后美国付不出来。

如果因为现在这样打,再继续升级,就代表美国付不出与色列内塔尼亚胡要的价钱。内塔尼亚胡要的价钱是什么?很明显嘛,就是你不要这边,你就我希望你出兵,你又不想出兵,你不想出兵可以,你一定要在宣传上、外交上跟金融上跟经济上,全力的支持。事实上拜登已经左顾右盼,因为他自己的大选情已经很不利了。Trump 的一个选举的宣传的重点就是他反战了,对不对?所以 Biden 其实对 Netanyahu 颇有微词。这一次以色列如果升级的话,以色列升级的话就代表内塔尼亚胡没有拿到足够的代价。代价是什么?拜登的无条件支持就是以色列跟美国人讲的,一定是我需要你的无条件支持,除了军事直接参与,你如果不想直接参与,你就必须要在军援还有金援,还有外交声援上面无限制。

可是你看过去这一两个月是什么?美国甚至在安理会跟联合国大会有一次反过来投战争票,站到另外那一边了,站到巴勒斯坦那边。这个就是以色列要拜登承诺绝对不可以,要完全反转。而且上个礼拜内塔尼亚胡国内最大的政敌到美国去转了一圈,不晓得你有没有注意到,还到国会去拜访了一道。内塔尼亚胡的要求也一定是,你们不可以跟我的政敌这样子私下地眉来眼去,对不对?

这个他没有拿到以后,他就再升级。因为他不在乎你,即使升级到第三次世界大战,以色列也是唯恐天下不乱。同样的 CIA 也是唯恐天下不乱了,对不对?现在眼看着那个俄国在乌克兰打的越来越顺,现在美国跟欧洲都有点要后退的感觉。昨天 Fox News,美国的最强硬的国家主义的共和党媒体站出来说,乌克兰已经要输了,我们是不是该未雨绸缪?

唐湘龙 01:17:26
终于有人愿意把这句话讲出来了,哈哈哈哈哈哈。

王孟源 01:17:31
对。在这种情形下,你这个 CIA 在不赶快中间调一调的话,下面玩不下去了,所以他们才会安排恐袭。安排恐袭这个所谓的阿富汗的 ISIS,这个 ISIS 在阿富汗的分部,一个所谓的伊斯兰恐怖组织,你看看它成立这几年以来打击的对象都是什么?塔利班、叙利亚、伊朗。伊朗的那个大爆炸,游行的时候的那个大爆炸,然后现在莫斯科空袭。好奇怪,一个伊斯兰恐怖组织从来不攻击美国,也不攻击美国的盟友,他专门打美国的对手,那不是很明显吗?这个就是 CIA 的白手套。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其实是美国顾此失彼。因为美国的这个霸权,对世界的掌控,在中国的工业跟经济能力跟技术能力兴起以后有了替代能力,然后又遭受俄国在硬实力上面的直接挑战,给第三世界一连串的机会来钻漏洞。比如说我们去年有谈过 Niger 的那个政变也是这样被鼓励出来,然后接下来巴勒斯坦的攻击也是这样被鼓励出来,然后 Houthis 封锁了红海也是这样被鼓励出来,这样鼓励出来以后你想想看以色列跟 CIA,它名义上是在美国那一边,但是他们也是希望能够有动作,希望在这里面摸鱼的,对不对?既然你的美国老大的控制已经松开了,对方都已经在我对面的那些人都这样动手了,我自己为什么不也进去摸摸鱼呢?我在看到的就是这样子。

唐湘龙 01:19:37
好。因为今天,今天耽误了孟源的非常长的时间,那尤其是中东的情势,现在是 breaking news,我们我还没有办法拿到全部的一些比较可靠的新闻的细节,以色列到底供给了哪一些的地点?里面中东的讯息已经说包括了伊朗的核设施,但是到底动用了哪一些的武器,然后供给哪一些地点?然后有没有造成伤亡?以及在国际社会当中对这一起的以色列的再攻击的事件的反应,以及后续这些都还有待观察。

好,非常感谢孟源的今天的一个多小时的分享,孟源把他的这十年,他对整个的一个比较的长线的一个架构的思考做了一个把它捋捋清楚,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重点是在当下要继续往前推进的时候,该怎么做一些很正确的政治选择?这个是孟源想要做的。那我们感谢我们一些的观众朋友,那很专注的参与,近万位的观众在我们的线上。

提问



唐湘龙 01:20:41
…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和大陆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有什么不同? Google 的量子计算机和大陆目前量子计算研究方向有什么不同?...

王孟源 01:21:20
我可以简单地回答一下。

唐湘龙 01:21:22
你请说。

王孟源 01:21:26
我刚刚提到那个悟空卫星,那个几千万的预算,他们造出一个卫星来,这是几百个人花了好几年建的一个卫星,平均的话每人每年还不到 10 万块钱。你基本上那个钱刚好是足够维持那个团队,我认为那是正确的。大对撞机那个高能所用的团队是不是应该每年拿个,每年每人拿个几万块的研究经费,或者 10 万块左右的经费继续去做他们的研究?我是说他们不能够几万亿的去诈骗公费,因为中国没有那么多研究经费,使劲地打到一个小行业里面去。没有错,我并不是说他们不能够继续做他们的研究,我并不是说国家应该把他们通通开除。维持这个团队这个标准是很低的。 40 年前中国的财政非常糟糕的时候,邓小平面临一个选择,他必须要在运 10 大客机跟北京的对撞机(之间做选择)。当时要建一个小型的对撞机,但这个对中国来说一个非常强大的负担,事实上那个对撞机的价钱比维持运10团队的那个价钱要高。结果邓小平选择了建那个对撞机,是我认为他在科技方向、政策方面最大的错误,他一辈子最大的科技政策的错误。就是当时如果维持那个大客机的话,不是说……运 10 本身没有什么经济性,你不需要量产,但是你用比那个建当时那个对撞更少的钱就可以维持运 10 的团队,那个上海团队是比现在高能所那个团队的价值要高几万倍,而且花费要更少。

同样的,欧洲建那个强子对撞机。雇佣了 6000 个博士级的研究员,你说这有没有影响到他们电动车的发展?如果他们有 6000 个博士投入发展电动车,有那 2000 亿欧元投入电动车的发展,你说他们现在会不会面临面对 Tesla 跟中国电动车浪潮的全面溃退?不会这么惨,对不对?那现在他们这个强子对撞机除了拿了五篇那种顶尖期刊的论文之外,头条论文,拿到什么? 2000 亿美元,2000 亿欧元去买了三四篇论文,这个是我反对的。同样的,量子通讯跟量子计算,你每个人每年花个几十万来继续做研究,维持那个团队,绝对赞成。这里的问题是,你不能够拿这种完全没有经济产出可能的东西去股市搜刮股民的民脂民膏,几千亿地这样搜刮。因为中国的股民已经够惨了。你的监管单位还这样子放纵这种泡沫公关,无中生有的未来科技。你这是影响中国未来金融资源配置一个很糟糕的事情,更不要提对科技的那个风气影响有多大。而且我自己亲身的经历就是,袁岚峰这些人他们都控制了中国国内的所有媒体,官营的、民营的,包括像观察者网你都没办法引用国内国外专业非专业的任何的批评,我差点就被封杀了。我如果 7 年前、8 年前敢站出来批评量子通讯,就会被封杀。我那时候如果被封杀的时候,《美国陷阱》那本书就不会被介绍到中国。你想看这种年代的影响是确实的。这种恶劣的行为、这种恶劣的风气就是有很多隐性的、间接的恶劣影响。

唐湘龙 01:26:00
… 听众:他说王博士你好,你的博客及节目中的论述都非常有道理,不是故意为难,而是心中有个疑问,如果美国状况那么差,为什么包含你在内,还是有这么多人想去美国求学、工作跟定居呢?好, 孟源你要简单回答吗?

王孟源 01:26:32
我来美国的时候是将近 40 年前,那个时候美国的腐化才刚刚开始,它的这个社会:第一个,你做同样的工作,你的薪水收入要高一个数量级,那你的选择是什么样子;第二个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台湾也是一个裙带社会,台湾的那些小中小企业都是家庭性的。你如果一个外人去帮他们,纯粹就是打工。在美国,当时还没有这种深刻的普遍的人情主义、裙带主义。我可以凭自己的本领,就是所谓的 Meritocracy,靠我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所有的美国梦,就是当时的美国梦还没有破灭。所以我那时候选择没有回台湾是主要原因是我不想去一个人情社会。我说过我是一个宅男。我不喜欢讲人情。

唐湘龙 01:27:35
… 听众:中医怎么会是迷信呢?迷信中医和迷信科学宗教虔诚有什么差别?他说我是中医的受益者。

王孟源 01:27:47
好,我讲给你听,中医这件事情,有人说我既然不用中医,我就没有调查过。我有调查过啊,对于中医的功效刚好是世界史上最大的科学实验,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历史上 2000 年的王朝历史,用了 2000 年的中医,几百亿的人口就用过了,当时的人民的平均寿命是什么?我们不要管那个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是有营养不良的问题,所以他们的人均寿命不算。

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开店的店老板能够每个礼拜吃肉的那个不愁温饱。平均寿命 50 岁出头,你现在中国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将近 80,提升了 25。不止是这里面,如果说中医是那么了不起,你为什么人均寿命会少 25%?这个实验的取样数目百亿,你说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大型的实验吗?然后我再问你一点,当时能够享受中医的,最低级就是中产阶级,然后在上一级贵族阶级,最高层是皇室,那么皇帝想用的中医资源一定是最高的。皇帝的平均寿命有没有比中产阶级高?没有,反而更低。而且你直接去,而且我是说你那种因为兵变而被砍头的政变,被砍头的人不要算那个,因为疾病死亡的,而且这些皇帝有很多是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就死的。而且历史上明明的记载是吃药死是,我再说一次,中国上明文记载吃药吃死的皇帝几十个。你即使到明清两代,明朝最有名的明臣贤臣张居正,吃药吃死的;刚刚提到清朝最好的皇帝雍正。你不要去相信什么野史,什么吕四娘什么的。他也是吃药吃死的。你只要到历史系里面去找一个熟悉清史的人问一问,就知道他死之前一个礼拜他刚刚进了一批炼丹的材料,几斤的铅汞什么的是,他刚刚炼了一批汞,然后炼完几天之后他就死了。

唐湘龙 01:30:41
… 听众:他说如果人民币开始升值,立马落井下石的效果大概是没了。其他方面还有积极的影响吗?好的。

王孟源 01:31:45
这个我要,我想评价。中国的人民币不能够自由兑换。因为它不能够自由兑换,所以它的汇率跟利率是可以脱节的。你的中国的目前的国内就业有点问题。有点通缩的问题。你完全可以调低利率,然后调高汇率,同时调高汇率,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所谓的利率,汇率取决于利率,这是信用货币自由流通的信用货币的特点,对不对?好,我问你一件事情,湘龙,我问你一件事情。请问黄金,你黄金的利息是多少?

唐湘龙 01:32:31
没有利息,黄金没有负的。

王孟源 01:32:33
因为你还要付保管费。你如果买一吨的黄金的话,你还要付很多的保管费。为什么在这种通胀的环境之下,负利率的黄金它的那个价值上涨了 20%。利率跟汇率完全都是两回事,为什么黄金会涨?因为美金实在是太弱,它的超发的实在是太厉害。大家买黄金不是因为它有利,而是因为认为十年之后它的价值会更坚挺。同样,人民币根本不必管说你的利率要高还是低,你要调,国内的经济需要调低就调低,但是你同时可以对外宣布,我在 2030 年之前,我的人民币会稳定地调升到 5:1,对美元调到... 你只要斩钉截铁地承诺会做到这一点,市场就会保证自然地会把你推到这一点。

唐湘龙 01:33:39
… 今天,今天孟源竟然被我绑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他那边都已经是半夜了。好,不过刚刚除了我们谈的两类两大段的重要的主题之外,另外请大家留意一下中东的形势有一些的新变化,那这个是刚刚最及时的新闻,感谢在周末之前,星期五的时间,在美国美东的时间的深夜的时候,线上为大家上课的往孟源感谢。好,下回见。拜拜,周末快乐。好。

王孟源 01:34:48
谢谢,拜拜,下回见。拜。